【规划篇】大学有哪些比赛值得参加的比赛?

在大学里,各种各样的比赛有很多,特别是读计算机的同学,比赛,考证啥的,那更是多。

不过,如果从技术提升或者未来求职的角度上看,很多比赛其实用处不大,而且很多比赛很水,除了能够获得学校的一些加分等福利之外,很难在技术岗求职中发挥作用。

所以这一篇文章,帅地仅从就业和个人代码能力提升的角度,跟大家说一说,我们可以去参加哪些类型的比赛。

两种值得参加的比赛类型

首先,对于一场比赛,如果我们要获得名次,那么我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准备这场比赛,而且哪怕你准备了,你能拿到好的名次的概率也不高。

所以我觉得,这个比赛的类型,应该是,在准备的过程中,能够学习到很多「有用」的知识,这个「有用」,指的就是,要么对我们的技术成长有帮助,要么对我们的求职面试,有帮助。

这样的话,哪怕我们没有拿到名次,也没有关系。

当然,有人可能会说,你干嘛要这么功利呢?

我觉得,适当的功利还是有必要,主要在大学中,能参加的比赛,能参加的活动实在太多,选择这种有利于我们未来求职的比赛,何乐而不为呢?

基于这种想法,那么可以参加的比赛类型,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算法类比赛,一种是项目实践类比赛。

对于算法,在企业面试中,基本属于必考的内容,而且学好算法,对我们编码能力的提升,非常大,所以哪怕你最后没有拿到名次,也没有关系,通过这种参加比赛来倒逼自己算法的提升,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

而对于项目实践类比赛也一样,哪怕你最后没有拿到名次,你也获得了一个项目,并且这个项目可以写到简历上,对面试的帮助非常大。

下面我们说一说,大学中常见的这两种类型的比赛有哪些。

算法类比赛

对于算法类比赛,目前最常见,最流行的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蓝桥杯,一个是ACM

当然,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学院也会自己举行一些算法类的比赛,那你想参加也可以参加。这里的话,我主要说一说蓝桥杯和 ACM。

首先就是 ACM,ACM 的难度非常非常大,如果你想要拿到好的名次,需要有一定的天赋,而且 ACM 是全世界性的比赛,也是计算机比赛中,最有权威,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了。

而且这种比赛需要三人组队,并且也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,有一定的门槛,所以呢,这个比赛并不是适合所有人。

如果你对算法特别热爱,并且在高中就已经学过算法,或者在大一就能表现出比较好的算法天赋,那么你可以去参加 ACM。

但是如果你没有,那么你或许可以去参加蓝桥杯。

相比 ACM,蓝桥杯门槛低,难度也会低很多,同时只要你去报名,就能参加,基本只要你大一好好学,那么拿个省三问题不大。

不过现在随着蓝桥杯越来越火,蓝桥杯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,如果你能拿到个国三,其实也算是挺不错的了。

最后就是含金量,如果你 ACM 能拿到个亚洲区预赛奖牌,无论是铜牌还是银牌,那么你以后求职就稳了,这块牌子的含金量,直接让你一只脚迈入大厂了。

相对而言,蓝桥杯含金量会差不少,省三估计面试官没眼看,省一的话,还能简单看你一眼,国三的话,那么也还是能够得到认可的。

那我觉得,最好是可以混个国三吧,也不是很难,好好准备一两年,应该问题不大。

除了 ACM 和 蓝桥杯之外,其实也有很多平台的算法比赛可以参加,比如 LeetCode 的周赛,那这些比赛也是大佬如云,如果你拿到好的排名,写在简历上,也是能够加分的。

总的来说,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,想要拿到一个好的 Offer,那么你都可以去参加这些算法比赛,无论最后能否拿到 Offer,都没有关系。

项目实践类比赛

项目实践类的话,核心就是让你做出一个完整的项目,比如开发一个小程序,开发一个网站,开发一个 APP,那么都是可以的。

这种比赛的话,相对来说需要自己去关注,比如大创,那也可以和同学组队去参加,然后去开发出一个项目来交付。

不过大创的话,会有很多繁琐的流程,比如申请书啊,会麻烦一点,但是最后如果能因此倒逼你开发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,那么也是可以的。

其次就是学校或者一些企业,会发布一些比赛,你们可以自己多多关注,只要这些比赛,是让你们用代码去开发出一个项目,那么就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比赛。

总的来说,这种项目实践类的比赛不像算法比赛有个集中的比赛日期,而是相对比较分散,需要我们自己多去关注。

总结

除了这两类比赛,其他各种类型的比赛,我觉得仅从未来求职的角度看,用处不大,至于是哪些比赛,我就不说了。

当然,你还要根据你的目的来,比如你是为了保研需要参加比赛混分的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只要是能达到你加分目的的比赛,你都可以去参加。

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以后求职做准备,那么一定要参加这两类比赛,哪怕你因此不参加比赛,也问题不大!

发表评论

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