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内部表的删除,就会将数据全部删除,而外部表只删除表结构? 为什么用外部表更好 ?
参考回答
在Hive中,内部表的删除会删除数据是因为Hive完全管理内部表的数据存储,而外部表只管理表的元数据,数据存储在外部系统中,Hive不负责数据的生命周期。因此,删除内部表时不仅删除表结构,还会删除表中存储的数据,而删除外部表时,只会删除表结构,数据本身不会被删除。
为什么使用外部表更好:
1. 外部表不影响数据存储,数据不会在删除表时丢失。
2. 外部表适用于与外部系统共享或多系统共享的数据,避免在删除表时意外删除数据。
详细讲解与拓展
1. 内部表删除时数据被删除的原因:
-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:在Hive中,内部表的数据由Hive完全管理。创建内部表时,Hive为该表创建一个目录(通常位于HDFS中),并将数据存储在该目录下。因此,Hive对数据的生命周期有完全控制权。当你删除一个内部表时,Hive不仅会删除该表的元数据,还会删除存储在HDFS中的实际数据。这种设计使得内部表适用于由Hive负责管理所有数据和元数据的场景。
例子:假设你有一个销售数据的内部表,当删除该表时,除了删除表结构外,数据也会被删除。因此,如果你删除了这个表,表中存储的销售记录数据也会丢失。
2. 外部表删除时数据不会被删除的原因:
-
数据存储在外部系统:外部表的数据并不由Hive管理,而是存储在外部存储系统(如HDFS、关系型数据库等)中。Hive只管理表的元数据,即表结构、分区等信息。删除外部表时,Hive只会删除表的元数据,而不会影响外部存储中的数据。这使得外部表非常适合于那些由其他系统或存储系统管理的数据。
例子:假设你将某个日志文件映射为外部表,数据本身存储在HDFS中。如果删除该表,Hive会删除表的元数据,但HDFS中的数据文件会保持不变,因此数据不会丢失。
3. 为什么使用外部表更好:
-
避免意外数据丢失:外部表的设计允许你在删除表时不影响数据,这对于需要确保数据安全的场景非常重要。例如,当多个系统共享同一个数据源时,使用外部表可以确保在删除表时数据不会丢失,从而避免了因误删表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。
-
适用于外部数据共享:当数据已经由外部系统管理(如日志存储系统)时,使用外部表会更加灵活。你可以在Hive中查询和分析这些外部数据,而不需要担心删除表时影响到数据的完整性。
-
更高的灵活性:外部表适合需要跨多个系统、跨多个平台共享数据的场景。因为删除外部表仅删除表的元数据,数据仍然保留在原来的存储系统中,这样其他系统仍然能够访问该数据。
总结
内部表和外部表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管理方式。内部表由Hive管理整个数据和元数据,因此删除表时会同时删除数据。而外部表只管理元数据,数据由外部系统管理,删除表时不会删除数据。使用外部表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删除表时导致数据丢失,适合与外部系统共享数据并确保数据的持久性。